烏蘭察布市老舊小區改造讓“老居民”樂享美好“新生活”
原標題:烏蘭察布市老舊小區改造讓“老居民”樂享美好“新生活”
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,它關乎群眾生活的安全感、幸福感和獲得感,也是關乎民生保障的重要舉措。近年來,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積極回應群眾期待,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作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實踐,全面落實上級黨委、政府部署要求,計劃利用3年時間將所有老舊小區改造完畢,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。
記者從集寧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,自2019年開始,集寧區先行先試高標準改造老舊小區47個,總計37.3萬平方米,涉及91棟樓、4560戶,完成投資2.32億元。2020年,集寧區本著為民辦實事、為民謀福祉的原則,集中精力啟動改造80個老舊小區。其中,第一批45個小區9046戶已于今年5月正式開工;第二批35個小區4028戶節能改造工程全部開工,10月中旬已全面完工。
老舊小區改造后,整體面貌煥然一新,不僅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有明顯改善,而且小區房屋大幅升值,為老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,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,做到了為民辦實事、為民謀福祉的初衷。
文化小區:民生工程通達民心
文化小區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,總面積為74541平方米共16棟樓,涉及745戶居民2100余人。其中改造內容包括:小區內居民急需的公共部位老舊管線改造,其中排水4026米,供暖6464米等,拆除小區涼房及違章建(構)筑物660戶,并建筑停車位、硬化、綠化、亮化,公共設施改造,智能充電車棚,安全監控及門禁智能系統,消防設施設備等配套,合理劃分物業管理服務區域,逐步建立市場化物業服務長效機制,形成規?;飿I管理。
79歲的楊玉良和老伴在文化小區9號樓一間48平米的住宅里生活了16年。說起老舊小區改造,楊玉良深有感觸。
據楊玉良回憶,自打他住進小區開始,基本上是夏天清積水,冬天清垃圾,年年都得清理化糞池,平均每次每家都得出300元到500元不等,一年清理費就花不少錢。
楊玉良告訴記者:“為了讓居民深入了解老舊小區改造政策,社區工作人員每天走家串戶地給我們進行宣傳和解答問題。還在小居各單元門上張貼通知,讓居民詳細了解老舊小區改造的好處。老舊小區改造真是一件利民、為民、暖民心的好事,不僅為居民解決困擾多年的問題,還不用居民出錢就把所有管道都換成加粗加厚的管道,以后下水和暖氣就都好了。還有小房拆遷的事情,以前人們生活條件不好,生活用品不充裕,家里有用沒用的東西都不舍得扔。小房里除了自行車,其他基本上都是破爛。社區工作人員不僅放棄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,苦口婆心挨家挨戶地做工作,還在小房拆了之后第一時間為爭取到拆房補貼款。我快80歲了,眼看著煥然一新的小區,我真是做夢都能笑醒,以后更要好好生活,好好享受?!?/p>
在文化小區,不光老年人十分認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,年輕人也對這項工作拍手稱贊。
25歲的程浩智從小生活在文化小區,對于老舊小區改造后的小區環境,他真是贊不絕口。
程浩智說:“以前小區環境真是臟、亂、差,我感覺在集寧有點年代的小區里屬文化小區最次。自從老舊小區改造過之后,感覺小區提升了好幾個檔次,整體環境變好了,老人和孩子都有了活動空間,每天出來進去都感覺心情特別好。之前很多鄰居都想賣房,如今改造后,不僅小區提升了檔次,小區房價也提升了,以后不管是出租、出售,還是自己住都不錯。非常感謝國家的好政策,真是民心工程暖民心,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?!?/p>
連馨苑:民心工程華美蝶變
如何把“民生工程”打造成“民心工程”,不僅決定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果,更考驗著城市治理部門的智慧。集寧區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處處體現為民、利民的發展理念,順民意、安民心,力求把好事辦好,實事辦事,成功實現“破舊立新”的華美蝶變。
據了解,集寧區建成于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共用有256個、681棟樓、涉及29000多戶,而且絕大部分使用年限長、配套設施少、環境衛生和公共服務有待改善,老百姓思改造和盼改造的愿望十分強烈,連馨苑正是這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小區。
連馨苑在老集寧人聽來有點陌生,但是說到位于懷遠北路以西、通州街以北的三段小區、同樂苑小區、農委小區和拔絲廠小區,人們一定就不陌生了。連馨苑正是這4個小區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后的全新冠名。連馨苑作為2020年第一批改造項目中的一個,由4個不同年代的家屬樓組成,共計17棟樓、86個單元、1284戶居民,改造面積9.37萬平方米。改造內容包括改造小區內水、電、暖管網設施、電線電纜入地;拆除配建涼房及違章建筑、樓體外墻保溫、更換窗戶、增辟綠地、新增停車位、新增體育健身設施、安防監控系統給、照明設施設備等;提升托老托幼服務設施、規范物業管理服務、提升衛生服務站等。
記者從集寧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,為了適應居民不同層次生活需求,根據基礎類、完善類、提升類的改造要求,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內容分為:“六網”“兩面”“六提升”?!傲W”分為:給水管網、排水管網、供熱管網、強電管網、弱電管網、天然氣管網;“兩面”分為:地面和墻體外立面;“六提升”分為:社區公共服務設施、社區衛生服務設施、托育服務設施、養老服務設施、便民菜市場、智能便民設施。
78歲的李富是鐵路退休工人,在三段小區生活了23年。說起小區的過去狀況,李富告訴記者:“以前4個小區屬于大通院,相互之間可以隨意走動,經常有人家里進賊,存在安全隱患。因為小區住的多數為老年人,而且家家戶戶都有小房,人們都用來存放雜物,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。同時小區里面的通道特別狹窄,一但有人生病救護車根本開不進來。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后,小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更換上下水和暖氣管道,加裝樓體外保溫層,綠化、硬化和亮化小區環境,解決了這么多年來定時供水的難題、經常要疏通下水的困擾和多年來暖氣不熱的問題。以后用水方便了,下水通暢了,暖氣也熱了,感覺心里更是暖烘烘的?!?/p>
自建小區:民生工程造福群眾
自建小區位于新體大街以北,建設路以東,建成于1988年,屬于“三供一業”改造小區,共計住宅樓11棟,涉及住戶641戶、1146人,建筑面積38351平方米。小區屬于開放小區,居住的居民以老人和租戶為主,沒有物業。小區存在道路院面破損、樓體無保溫、樓頂防水損壞嚴重、露臺窗戶私搭亂建、地下管網老化、強弱電電線老化、蜘蛛網問題嚴重、小區配套設施設備缺失、無安防監控設施、無物業用房、無停車場地、社區服務設施缺乏、無公共綠化等問題。
該小區作為集寧區首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于2019年5月正式啟動改造工程,樓內刮白10000平方米,樓頂防水10000平方米,安裝強弱電線槽3000米,更換自來水入戶管道6200米,更換水表641塊,更換電表641塊。同時完善了小區內道路硬化工程。同時,拆除配建小房645套、違建后洞91戶,違建陽臺10戶,更換陽臺窗戶648個,普通窗戶1503個,拆除護欄287個,更換防盜門47個,為小區增設路燈照明設施、停車位、自行車棚、攝像頭,為小區開辟綠化帶,同時引進物業,為物業提供物業用房,全力打造智慧小區。
為豐富自建小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,社區全力為居民打造一個文明健康和諧的社區活動場所。社區將自建小區正中央原鐵路的鍋爐房改造為居民文體活動室,活動室分為兵乓球區域、棋牌室區域等多功能活動區;活動室外有一片空白區域,社區將其打造為休閑小廣場,在這個區域增設室外健身器材以及供居民聊天、休息的長條木凳?;顒邮业拇蛟鞛閺V大的居民,特別是老年人的業余生活,提供了一個固定的場所和廣闊的平臺,更使廣大居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,有一個放松身心,強身健體,休閑娛樂和互相交流的場所。
60歲的張龍在鐵路小區生活了30余年,在他的記憶里自建小區是繼舊紅樓之后最早建成規模的小區,在那個年代能住上樓房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。
張龍說:“我在集寧南站工作,今年剛剛退休,平時除了上班下班,沒有時間去看小區的變化。之前老舊小區改造的時候,我只是感覺到處都亂哄哄的很不方便,根本沒有心思去感受小區的變化。之前,我還因為拆我家的小房心存不滿,所以一直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持觀望態度。近來我外甥女托我幫她在自建小區租房,我在逐樓去找房源信息的時候才發現小區變化太大了。我外甥女說她朋友要在小區租房時,我還勸她不要住這里,但是她說小區變化很大,她朋友喜歡那里的環境。我在幫忙找房的時候,發現小區真的是煥然一新。各種設施太好了,以前小區的老人每天都會聚集在樓房前面的空地上,冬天冷夏天曬,如今老人全都在活動室里玩?;顒邮依锔鞣N運動器材和各種娛樂項目,我感覺我找到退休之后的好去處了,這變化真是讓人感覺非常滿足?!?/p>